南方财经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 吴梓轩 马雨欣 广州报道
今年6-9月,碳酸锂期货市场呈现“急涨急跌”的剧烈波动格局,碳酸锂期货价格从6.5万元/吨一度飙升至9万元/吨,单周出现“四连阳”,涨幅超30%,但随后迅速回落,现在稳定在7.5万元/吨左右。
在全球新能源革命浪潮下,锂电行业正快速重塑能源格局。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776GWh,同比增长68%,其中储能电池增速高达128%,这也意味着锂产业链下游需求旺盛。与此同时,储能市场相关政策的发布、固态电池逐步进入产业化时代,引发市场对碳酸锂需求增长的预期。
南方财经记者采访多位期货分析师,了解到江西锂矿能否延续生产将在近期逐渐揭晓,而多空双方或将在各种信息驱动下激烈博弈,锂价预计呈现宽幅震荡。
展望第四季度,碳酸锂行业去库趋势不变,向上受到高库存和套保需求的压制,向下旺季需求提供一定支撑,市场关注点仍在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的复产节奏及另外7座矿山的生产情况。
锂电行业的煎熬期仍在持续。9月以来,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持续在7万元—7.5万元/吨徘徊,与2022年60万元/吨的历史高位相比,跌幅超八成。
此前,6.5万元/吨是外购矿石提锂以及南美盐湖提锂到岸的成本线,也被业内视为碳酸锂价格的平均成本线,但即便是此前被击穿平均成本线的状态下,碳酸锂库存仍保持累库的状态,因此,部分中小厂家由于亏损面临被挤出的风险。
而根据相关研报,较于锂辉石提锂和云母提锂,盐湖提锂生产成本优势明显,2024年相关企业年单吨生产成本仅为3.65万元/吨,支撑相关布局企业平稳度过锂价下行周期。目前全球在产盐湖主要是智利Atacama盐湖、阿根廷Olaroz、Fenix盐湖以及中国察尔汗盐湖、西台和东台吉乃尔盐湖。
比如,在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的市场格局下,大部分锂企陷入亏损困境。受益于盐湖提锂的成本优势,盐湖股份在锂产品价格下行周期中仍有盈利。2025年上半年,盐湖股份扣非归母净利润25.09亿元,同比增长16.24%。
然而,对于主要以矿石提锂的企业而言,则仍处于深度亏损当中。盛新锂能、赣锋锂业(002460.SZ)在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8.41亿元、-5.31亿元。
今年6—8月,就在市场普遍认为碳酸锂市场维持供过于求态势,价格会持续下探时,碳酸锂价格却迎来一波反弹,一度从5.9万元/吨涨至9万元/吨以上。
有期货分析师表示,该轮上涨主要源于“反内卷”政策,叠加宁德时代枧下窝项目停产等供应端事件因素,政策强预期和基本面形成共振。
枧下窝矿区是宜春地区目前产能最大的锂云母矿,年产能折合约全球锂供应的3%,其运营状态一直备受市场关注。去年9月,宁德时代旗下枧下窝矿区曾因碳酸锂价格过低而停产。直到今年2月,该矿才重新复工。
9月9日,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宜春时代召开“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”,据知情人士透露,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申请采矿权证及采矿许可证进展顺利,比市场预期要快,预计很快将复工复产。
正信期货有色分析师表示,展望四季度,在江西锂矿采矿证合规问题有明确结果前,国内供需紧平衡的概率比较大,有望延续去库。但由于国内其他产量和进口的补位,枧下窝矿停产对国内供应量的影响明显弱化。目前的锂价处于相对均衡区间,向上受到高库存和套保需求的压制,向下旺季需求提供一定支撑,预计锂价震荡运行。
从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的角度看,江西其他7座矿山被“一刀切”停产的可能性相对较低。若江西锂矿采矿证合规问题平稳落地,则市场又将交易过剩逻辑,锂价有回落的压力。然而,在未正式落地前,全部被停产的极端风险无法排除。
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技术,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新方向,其电解质为固态而非液态,被视为电动汽车、电子设备及电网储能的理想选择,兼具高安全性与高性能。
近期,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《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》,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,要求加快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,并支持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。
有锂电行业分析人士指出,“在当前技术条件下,1Gwh锂磷硫氯全固态电池约消耗硫化物电解质500至550吨,折算成碳酸锂需求约为322至353吨,相当于原先液态电解质对碳酸锂需求的10倍左右。”
即便不考虑金属锂负极的影响,锂磷硫氯全固态电池对碳酸锂的消耗量比原先液态锂电池提高了50%以上。这意味着,固态电池市场的发展本身就将推高碳酸锂的整体需求,而未来的技术迭代,更可能引发车企与电池厂对锂资源这一“白色石油”的激烈争夺。
截至目前,众多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在布局推进全固态电池硫化物技术路线,多数企业集中在2027-2028年装车,2030年后量产。
中信证券指出,2025年以来,SolidPower、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的全固态电池逐步开启上车路试,2025年—2026年将迎来密集的全固态电池上车路试。国泰海通证券也表示,2025年以来,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持续加速。综合多家车企、电池厂发布的固态电池量产计划,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或迎来产业化元年,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。
在固态电池产业化推进路径方面,安徽大学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金虎林指出,国家已出台清晰发展路线图,2026年启动硫化物固态电池装车示范,2027年推进1000辆规模的示范应用,2030年实现500Wh/kg的能量密度目标。与此同时,AI技术的深度融入正进一步打破产业化瓶颈,加速固态锂电池落地节奏。
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,金虎林分析,液态锂电池仍是绝对主流,占据全球动力电池95%以上的份额,预计未来5至10年内仍将主导市场。对于固态锂电池的规模化应用节点,金虎林认为,其仍需突破材料、工艺、界面三大核心难题,预计2030年后才有望逐步实现规模化落地。
广发期货分析师林嘉旎认为,随着固态电池的逐步量产,碳酸锂需求将出现结构分化,高纯度锂产品需求可能增长,而整体锂市场将随着固态电池产能的释放而逐步调整。长期看,固态电池技术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,将推动锂整体需求上升。同时,电池回收技术的进步将促进锂资源的循环利用,形成对原生锂的补充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,机械革命新款无界14+笔记本现已发布,R77840HS+2.8...
,谷歌Chrome浏览器时隔4周时间,于今天正式推出了Chrom...
感谢IT之家网友独立摄影师的线索投递!,唯卓仕推出新品16mmF...
活动现场,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带来万能制膜机,手机屏幕清理、消毒及维...
小米小爱音箱Play增强版发布于2021年8月3日,这款音箱新增...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,推动ld...